在福建省建阳市宝山路38号一座两层楼简陋民居里,住着闽北最后一位归国抗战的华侨机工——86岁的黄炎宋老人。
新中国成立后,共有四名华侨机工到建阳工作,如今只有黄炎宋健在。
1939年,在爱国侨领陈嘉庚号召下,3200多名南洋华侨组成“华侨机工服务团”分九批归国,黄炎宋是第三批从马来西亚归国的。
抗战中,这批机工1/3牺牲了,胜利后1/3的机工回到南洋,此外有1/3的机工留在国内。目前,全国仍健在的华桥机工仅7人,多数人已进入生命暮年,而身体健康能开口说话的只有两人,黄炎宋便是其中一位。
最近,当中央电视台播放“华侨机工”纪录片时,老人都会一集不拉地观看,那些自己驱车闯过的一道道险途,直通向他心中的记忆之路。
临行三小时家人得消息
“我是在火车出发前三个小时,才告诉家人我要回国的。”黄炎宋回忆起19岁那年的决定,无悔中仍然透着一丝歉疚。他说,想到临别前母亲和奶奶的眼泪,心中总有些酸,1939年那一别,竟成了他与双亲及奶奶的诀别,这60多年里,黄炎宋再也没有回到南洋。临别前,母亲给了黄炎宋一枚保平安的戒指。
1939年,黄炎宋在距吉隆坡80多公里的一个劳勿小镇上当汽车修理工,19岁的他已有5年工作经历,是一位“老师傅”了。
当时陈嘉庚在南洋成立了“筹赈会”,为祖国抗战募集资金、人员、物资。黄炎宋所在的修理厂老板曾三侨是当地“筹赈会”的一名委员,在老板的动员下,当时劳勿小镇上就有8名机工报名归国参战,年龄最大的40多岁。黄炎宋瞒着远在吉隆坡的家人,也报了名。
黄炎宋还记得1939年4月1日出发那一天,挂着“回国抗战服务团”红布条的卡车,载着他们九人到吉隆坡集中,中午在一华侨开的餐厅吃午饭时,老板看到这一批热血青年,也深受感染,送上了一桌免费大餐,并敬酒送行。
从吉隆坡出发到新加坡与南洋各地赶到的300多名机工汇合后,大家乘海船到越南西贡,又坐了七天的火车,抵达昆明,回国之路历时半个月。
难忘惊险的桥和弯
归国后,黄炎宋在云南昆明潘家湾经过两个月军事化训练,他被分配在西南运输处十二大队第五中队第一小队,每个小队有七部美国卡车。
黄炎宋说,云南、贵州一带公路的险要主要体现在桥与弯,每当看到电视上有名的“二十四弯”时,他都会激动不已。老人说,这个地段并不是滇缅公路路段,而是一个叫店前的地方,位于昆明通往贵阳的路上。
老人曾多次开车经过二十四弯,他清晰记得过二十四弯时,车速都减至4-5公里/小时,如蜗牛一样爬行,车技好的驾驶员要半小时才能通过,其中还有三个弯是一定要倒车才能过。
这些山路上的险弯,也成为机工们躲避日军飞机扫射的避难所。黄炎宋回忆说,行车时,头顶飞机飞来的轰响是听不到的,路上的老百姓对我们很好,一听到飞机响,便第一时间朝我们作一个特殊手势——食指往天上指,这时我们就会赶忙把车开到弯角处,下车躲避日机扫射。
滇缅路上的两座著名索桥也成了老人难忘的记忆,黄炎宋还清晰记得功果桥两侧各由五根钢丝拉住,因此车开过时十分不稳,每次都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而七根钢丝拉的惠通桥则稳多了。这两座大桥是日军轰炸的重要目标。黄炎宋记得,有一天上午日军不断轰炸功果桥,下午他回程时,看到来时泥迹斑斑的桥面被炸弹溅起的水浪冲刷得干干净净。
通宵抢运航油一个多月
在抢运物资经历中,1940年初那一个多月昼伏夜出的日子,黄炎宋历历在目。
1940年初日军进攻越南,当时在越南同登火车站囤积大量进口的航空汽油,如不及时抢运回昆明,这批航空汽油将落入敌手。西南运输处迅速从多个大队中抽调精干司机300多人,组成混合大队,开始了与日军比速度的抢运。
老人说,白天,为躲避日机轰炸,我们把车开到镇南关另一侧——越南境内的一大片林子中隐蔽起来,到了傍晚5时许,太阳一落山,林子便喧嚣起来,司机们赶装燃油一个接一个踏着夜色出发。车到昆明后,又得连夜空车往回赶,在天亮前抵达镇南关。
那一个多月真是黑昼颠倒,机工们白天都在车上和衣而睡,一日三餐都没着落,但一到夜里每个人又都干劲十足地上路。
就这样抢运了一个多月,把数千吨航空燃油运回昆明。
南洋同出发副驾驶牺牲
说起1941年牺牲的副驾驶老余,黄炎宋感慨万分,“那一年,我们一起从劳勿小镇出发,他是我们当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机工,已40多岁,没想到他竟死于疟疾。”
1941年下半年,西南运输处更换了一大批八吨的“万国牌”新卡车,同从劳勿来的老余和黄炎宋成了搭档。黄炎宋记得那次雨夜为抢运物资,车在路上抛了锚,两人雨夜抢修,全身淋了个透。第二天,老余便打起了摆子,中午黄炎宋赶忙把老余送到路边的大队医疗站,又匆匆上路了。三天之后,当黄炎宋返程路过大队医疗站一打听,老余送到医院后就死了,黄炎宋心里难过得不得了,同来伙伴的最后一面竟没见着。回到了车内,黄炎宋打开老余简单的行装,里面只有几件衣服,还有一张他们从劳勿出发时9个机工的合影。
这张照片,黄炎宋一直珍藏到上世纪90年代初,直到有关部门征集文史资料时,他才献出这张珍贵照片。
为美空军开吉普的日子
滇缅公路中断后,国民党西南运输处对这批机工开始不闻不问,大批机工流落到社会上。当时,有一缅甸华商从缅甸逃难归国,要回老家龙岩,便雇用黄炎宋为司机,从此黄炎宋便开始他在福建永安、南平一带车行的打工生活。
两年多时间,他居无定所。1945年2月,他在南平巧遇了一位第三战区美国空军情报联络站南平分站的司机,这位司机便推荐他到美国空军情报站江西铅山总站为美军开车。
南洋华侨机工的背景,使黄炎宋顺利被录取了,美军上尉给他发了一支卡宾枪。黄炎宋记得这个联络站有5名美国军官,主要任务是收集情报。
黄炎宋因为车技好,成了站长格士上尉的司机。当时他们常跑的线路是长汀机场。有一次,在江西铅山一带一架美军飞虎队战机坠落,第二天,他开车和格士上尉一起接回这些获救的飞行员,并送到长汀机场。
当年战友竟是地下党
抗战胜利后,美国人撤走了,黄炎宋也失业了,他和几位朋友在永安开了一个小车行,并在永安娶了一位妻子。
直到解放后,黄炎宋参加私营企业公营化改造,此后他被调到建阳汽车保修厂直至退休。
在建阳,黄炎宋巧遇在同一运输大队开车的华侨机工辜文德,他调到建阳麻沙福建汽车改装厂工作,这时黄炎宋才得知辜文德的地下党身份。
在西南运输处时,两人见过面。1945年,黄炎宋流落南平时又见到过辜文德,并且两人还住在隔壁。黄炎宋说,当时辜文德很神秘,每天早出晚归,也没有去干本行,后来黄炎宋去美军空军联络处时两人便失去联系。
辜文德告诉黄炎宋,那时,他在为共产党的秘密情报航线——闽江航线做情报工作。去年辜文德去世,闽北仅剩黄炎宋最后一位南洋华侨机工。
1990年,黄炎宋在马来西亚的9个兄妹都陆续到建阳来看他,其中有三个弟弟是在他归国后才出生的,同胞见面,真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文章标题:抗战时期华人华侨的贡献——一条生死运输线
文章链接:https://jssnd.com.cn/2327.html
更新时间:2024年06月13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至:3607845@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资源所需价格并非资源售卖价格,是收集、整理、编辑详情以及本站运营的适当补贴,并且本站不提供任何免费技术支持。
所有资源仅限于参考和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更多请阅读SND网络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