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网
盐池县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和边区的西北门户,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在抗战中,盐池人民一方面努力巩固新生的红色政权、打击地方非法武装,肃清匪患,另一方面积极参军参战、开展大生产运动、发展武装力量、支援前线,不少人参加过地方武装组织、骑兵游击队和自卫军;县委、县政府先后组织过四、五次青壮年参军活动,有上千名盐池儿女被送上抗日前线,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为抗日红军筹粮
1936年11月下旬,红军三个方面军在联合作战取得了山城堡战役重大胜利后,全部后撤到陕甘宁三省交界地带的山区休整。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彭德怀、政委任弼时)驻在盐、定交界处的梢沟塬村,也就是彭德怀后来在《自述》中讲到的“我和任弼时住在一个一米高、两米宽的土洞(牧羊者住的)内,聊避风沙”的那个地方。此时,毛泽东电示李维汉、董必武在定边成立“筹粮委员会”,由李维汉、董必武负责,高岗、贾拓夫均为委员。
筹粮委员会成立以后,马上在盐、定两县开展筹粮工作,至今,在宁夏博物馆还保存有向盐池县南区三乡农民白天义借谷子二斗五升的《借粮证》。上面写着:“为着抗日战争胜利,保证抗日红军给养,征求爱国人民自愿地借粮给苏维埃,以便充分供给抗日红军,这是每个不愿当亡国奴的人民的光荣义务!”盐池农民张世英等,还保存着他们的前辈借粮给红军的《借粮证》。这是盐池人民积极支持抗日红军的历史见证。
毛主席甘当“运盐政委”
抗战时期,三边地委发动干部、群众和战士到盐池打盐。“咸盐、皮毛、甜甘草”在抗战时期,救了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的“驾”。当时,边区军民到了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和菜吃,没有纸用的生死边缘,战士们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冬天没有被子盖。党中央毛主席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伟大号召,同时首先想到了“到盐池驮盐去”。电视连续剧《八路军》艺术地再现了这一情节:朱老总向毛主席请求,他要亲自去当运盐大队的队长。毛主席说,那我就当你这个运盐大队的政委吧!
党中央和边区党委除了大力发动当地干部群众打盐外,还派王震359旅部队四支队到盐池打盐,至今他们打盐时住过的100多孔窑洞,还遗留在古长城的土壁上。三边专员罗成德亲自带领干部下湖打盐,毛主席曾亲笔题词表扬他“不怕困难”。据统计,1939年三边产盐19万驮(每驮平均200斤左右),1940年23万驮,1941年29.9万驮,1943年38.8万驮,边区军民将这些盐运往西峰、关中、西安等地,换回急需的粮食、棉花、布匹等等,为缓解经济困难,支援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特约撰稿 牛海武)
文章标题:盐池人民支援抗战的二三事 (上)
文章链接:https://jssnd.com.cn/2545.html
更新时间:2024年06月13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至:3607845@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资源所需价格并非资源售卖价格,是收集、整理、编辑详情以及本站运营的适当补贴,并且本站不提供任何免费技术支持。
所有资源仅限于参考和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更多请阅读SND网络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