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韶关新闻网
张发奎(前排左4)与其战地服务队合影。 由市图书馆提供
照片是历史的定格。
在市图书馆、市档案局,一张肃穆的黑白照片里,定格下芙蓉古刹旁的一座墓地,墓中主人是抗战时期被国民党顽固派杀害的一名政工队员何筱静。
抗日时期,在战时粤北省会,曾活跃着一支由中共党员、进步青年以及爱国民主人士组成的政治工作大队。这支特殊的抗战政工大队,在推动粤北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发展粤北文化抗战运动以及配合粤北国民革命军正面战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多名进步青年投身政工大队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时在上海率粤军奋力抗击日军的爱国将领张发奎,请求郭沫若帮助,在其部队中建立起一支类似北伐时期,在部队开展政治宣传工作的机构,以提升部队士气。经周恩来同意后,郭沫若在国民革命军第八集团军中,组建了专事负责部队政治、宣传工作的政治部,并成立了“战地服务队”。张发奎成为自抗战爆发后,第一个在国民革命军内设立政治部的国民党将领。
1938年10月,日军进犯华南,广州沦陷后,华南省会首府迁往粤北,时因惠广战役失利,撤往翁源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二集团军司令余汉谋,接受了其政治部提出的关于借鉴中共部队建制建议,请“八路军韶关办事处”主任云广英派出“有能力”的政工人员,帮助组建政工大队,在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共广东省委通过广东抗先总队,召募了200多名进步青年,进入余汉谋第十二集团军政治部,并组建政工大队,包括廖锦涛、何筱静等一批中共党员,在中共广东省委安排下,也进入到该政治大队。
1939年初,新任第四战区司令官的张发奎所率“战地服务队”抵达韶关后,重组成立第四战区政治大队。由此,张发奎、余汉谋所部两支政治大队,兵合一处,在推动粤北抗战救亡、文化宣传展开工作。
配合正面战场夺取战役大捷
同年3月,余汉谋部政治大队在翁源香泉水设立政工干部训练班;6、7月间,第四战区张发奎部亦在南雄修仁设立“政工干部训练团”。伴随着粤北大量政工干部的培养,粤北的抗战救亡文化运动亦如火如荼,在粤北蔚然兴起,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粤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呈现出“曲江新气象”。
1939年12月,日军发动粤汉铁路粤北战役,在韶关第四战区的两支政工大队,积极配合张发奎、余汉谋部正面战场作战,发动民众组成运输、宣传、救护队,最终取得了一、二次粤北战役大捷。1940年初,张发奎所率第四战区长官部迁往广西后,韶关成立第七战区,余汉谋复职战区司令,在始兴东湖坪举办政工干部训练班,并成立第七战区政工总队,下设政治大队。
1941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皖南事变”后,在粤北的余汉谋部亦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1941年4月,第十二集团军发生“第七战区政工案”,政工总队少校组员、中共党员廖锦涛被迫害致死;7月,政工总队第一组组员、中共党员何筱静因撤退不及被捕,次年2月被杀害于芙蓉山监狱。时有爱国民主人士为其挽联“求民族自由念载奔劳实践武侯两句话;争妇女解放半生努力堪称巾帼一完人”,横批“女中先觉”。
同年,第七战区政治总队易主国民党顽固派手中,粤北抗战由中共领导的政工大队被解散。
文章标题:粤北抗战中的政工大队
文章链接:https://jssnd.com.cn/2620.html
更新时间:2024年06月13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至:3607845@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资源所需价格并非资源售卖价格,是收集、整理、编辑详情以及本站运营的适当补贴,并且本站不提供任何免费技术支持。
所有资源仅限于参考和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更多请阅读SND网络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