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文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回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工人阶级的概念与发展,强调了工人阶级在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角色与贡献。从争取民族独立到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直至新时代的强国复兴,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力军。
什么是工人阶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 科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大战略判断,必须深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源头,正本清源,准确把握“工人阶级”的科学概念,正确认识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全面阐明中国工人阶级的性质、地位和历史作用。
(一)工人阶级的原初语境和本质内涵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工人阶级就是无产阶级。工人阶级是从职业特征上讲的,无产阶级是从社会地位上讲的。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以自问自答的简明风格阐述了25个有关“共产主义的原理”,其中第二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无产阶级”。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一句话,无产阶级或无产者阶级是19世纪的劳动阶级。” 在恩格斯看来,凡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得生活资料”的劳动者,都属于“工人阶级”。问题在于,“劳动阶级一向就有”,是不是有了“劳动阶级”也就同时有了“工人阶级”?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是19世纪的劳动阶级。这里就涉及3 个问题:其一,工人阶级是如何产生的?其二,19世纪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其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是19世纪劳动阶级的本质界定在何种意义上至今依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工人阶级是如何产生的?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是由于工业革命而产生的,这一革命在上个世纪下半叶发生于英国,后来,相继发生于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业革命使得“工人原来的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产生了两个逐渐并吞所有其他阶级的新阶级”,即几乎独占了全社会一切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阶级——资产阶级和几乎完全没有任何财产,因而不得不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谋生的阶级——工人阶级。正是因为工人阶级是由工业革命产生的,恩格斯才有了无产阶级就是19世纪的劳动阶级或者劳动者阶级的论断。
19 世纪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称其为“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9世纪,“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现代的工人只有当他们找到工作的时候才能生存,而且只有当他们的劳动增殖资本的时候才能找到工作”。可以看出,19 世纪就是一个由工业革命开启的时代,是从“自然联系占优势”转向“社会因素占优势”的时代,是从自然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时代,是从“人的依赖性”转向“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时代。与此相应,人类社会历史也开始由地域性的历史转向世界历史。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于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历史任务也随之产生,这就意味着,从19世纪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终确立,人类社会也随即进入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代。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是19世纪劳动阶级的本质界定至今是否依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这一问题的阐明需要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问题的“抽象力”方法。马克思指出, “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这种“抽象力”是一种思维抽象。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与自然科学通过理想的实验环境得出结论的过程不同,在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时,必须采取“抽象力”。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就收入来源来看,除了完全依靠资本获得收入的资产阶级和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得收入的无产阶级外,还有大量的中间阶级——主要靠资本,辅以部分劳动,或者主要靠劳动,辅以部分资本。但由于大量的中间阶级只有两种转化的可能,或者成为资产阶级,或者沦为无产阶级。因此,整个社会最后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才说“无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马克思、恩格斯称这种“抽象力”为一种“普照的光”,“好像是一个先验的结构”。
正如把握了摩擦系数为零的匀速直线运动才能把握现实中复杂多变的运动过程一样,只有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的阶级结构抽象为两大完全对立的阶级这样一个“先验的结构”,才能把握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构成和阶级变化。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从生活资料的来源看,现实的阶级状况可分为4种情况:一是完全靠资本;二是主要靠资本,辅以少量劳动;三是主要靠劳动,辅以少量资本;四是完全靠劳动。第一种和第四种情况是这种“先验结构”的两极,需要把握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第二种和第三种这两种中间状态都可以通过第一种和第四种的对立统一关系得到阐明。这正如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过程一样,任何现实的氧化过程绝不完全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进行的,也不一定是充分燃烧的,但任何现实的氧化过程都可以依据这一理想的“纯粹形态”的结果得到说明。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历史趋势来看,世界仍然处于马克思、恩格斯所指明的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大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当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一定要和本国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与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与面临的时代问题结合起来,“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因此,恩格斯对“无产阶级”的定义,其蕴含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到今天依然适用。
根据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概念本质内涵的界定,结合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笔者认为,工人阶级是指以工资收入或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阶级,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组织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也包括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二)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作为共产主义革命的主体,工人阶级承担着解放自己并最终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是人类解放的“心脏”,为了揭示自己本身存在的秘密,“无产阶级宣告迄今为止的世界制度的解体”;为了把社会的否定结果体现在无产阶级身上的原则提升为全社会的原则,“无产阶级要求否定私有财产”。因此,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承担着两大历史重任:其一,宣告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解体;其二,否定私有财产。那么,无产阶级为什么能够承担这两大历史重任,并最终完成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呢?
从理论根基来看,无产阶级的解放同人类的解放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它不是狭隘的利益集团,它不会像剥削阶级那样存在一种狭隘的统治利益,而是从根本上清除不合理的利益关系,真正实现全人类的利益。为此,它决不谋求自己对社会的统治,而是要消灭一切统治,因为奴役他人的人也不可能真正获得自由和解放。
从实际进程来看,工人阶级所承担的人类解放使命,是一个从全面受到束缚到部分解放再到更全面、更彻底解放的过程,也是一个由众多人受到束缚到少数人的解放再到多数人的解放,最终实现整个人类解放的过程。所以,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一切阶级对立和由阶级对立引发的陈腐污浊的东西都将消亡,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社会的人和人的社会高度统一,将形成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这是一个完全自觉的人类历史的新开端,个人的发展不再以奴役、压迫、对抗为前提,而是以自由、合作为基石。换言之,“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三)中国工人阶级的性质、地位和历史作用
毛泽东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矛盾的特殊性意味着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及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特点。中国工人阶级的性质、地位和历史作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党在各个阶段中心任务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百折不挠、浴血奋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是革命的领导阶级,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毛泽东指出,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做了革命的领导力量”。虽然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是中国革命不可或缺的动力,但革命的领导力量只能是代表中国新生产力的最有觉悟最有组织性的工人阶级,“离开了工人阶级的领导,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是不可能的”。1926年5月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的《组织问题与其运用之方法决议案》,明确了无产阶级在工会组织中的领导地位,指出:“一年来民族革命运动中,工人阶级却表现出了自己阶级的伟大力量以及在这些运动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工人阶级除了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之外,还具有最革命、最有觉悟以及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等突出优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团结自己和团结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而奋斗,这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当前的任务”。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而自力更生、发愤图强
新中国的成立,使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人阶级在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现代工业不发达,工人阶级人数不多,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重较小。1949年,全国人口总数为5.4 亿人,全国职工只有809万人,其中产业工人约300万人。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到1952年底,全国职工总数已达1500多万人。党积极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注意提高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培育工人阶级的高尚情操,并结合实际斗争需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政治启蒙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得工人群众的思想觉悟、劳动热情大大提高,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
1956 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1957年召开的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工人阶级的历史任务,指出中国工人阶级要在10—15年的时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1978 年10 月召开的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重申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国工会九大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工会召开的首次盛会,但由于工会九大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的,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大会通过的章程还沿用了一些“左”倾思想的提法。
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人民尽快富裕起来而解放思想、锐意进取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工人阶级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作出了“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1982年党的十二大的胜利召开,指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1983年,中国工会十大在北京召开,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文化知识、守纪律的职工队伍,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此后,1988年召开的中国工会十一大,提出要推进工会改革,团结亿万职工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的胜利召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工会事业的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中国工会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如何在搞好国有企业经营体制转换的同时,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如何处理好国家、企业、职工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创新工会工作方向和工作方式以应对新形势新问题;等等。1993年中国工会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工会章程》,在“总则”第三段对我国工人阶级的性质和地位作出了明确规定,指出“中国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维护社会安定的强大而集中的社会力量”。中国工会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沿用这一表述,充分肯定了我国工人阶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伟大作用。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踔厉奋发、奋勇前进
2012 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中国工人阶级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团结奋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就新时代巩固工人阶级领导地位、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等作了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始终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论时代怎样变迁,不论社会怎样变化,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都不能忘记、不能淡化,我国工人阶级地位和作用都不容动摇、不容忽视”。
2018年中国工会十七大通过的《中国工会章程》,在对工人阶级性质、地位的表述上,增加了“是中国共产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的新定位,将中国工人阶级的性质和地位完整表述为“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中国共产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维护社会安定的强大而集中的社会力量”。2023 年中国工会十八大通过的《中国工会章程》继续沿用了中国工会十七大的阐述,一字未变。
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工人阶级会继续以忠诚可靠赓续工人阶级的政治本色,以劳动创造担当工人阶级的使命任务,以过硬本领展现工人阶级的时代风采,以团结奋斗弘扬工人阶级的崇高品格,以更加昂扬的豪迈姿态、披荆斩棘的担当精神,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而奋勇前进。
来源:《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
作者:王多吉,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文章标题:概念厘清|什么是工人阶级
文章链接:https://jssnd.com.cn/3767.html
更新时间:2025年01月21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至:3607845@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资源所需价格并非资源售卖价格,是收集、整理、编辑详情以及本站运营的适当补贴,并且本站不提供任何免费技术支持。
所有资源仅限于参考和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更多请阅读SND网络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