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门峡抗战大事记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陕州各界支持绥远抗战 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八路军渑池兵站建立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召开灵(宝)陕(县)之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三门峡地区抗日救亡运动广泛兴起。1936年11月,绥远抗战胜利的消息传到陕州,从机关职员到工人、商人,纷纷自发捐款,慰劳绥远抗战将士。陕州专区、陕县机关全体职工率先捐出一日薪俸计188元,汇往绥远前线。陕州商会向全城商号、银行发出为…- 0
- 0
- 81
-
抗战期间近万青海健儿奔赴前线 过半捐躯沙场
新华网西宁12月13日电(记者庞书纬)今年12月13日是中国第二个国家公祭日。专家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史料证实,青藏高原尽管距离前线较远,依旧以各种方式参与抗战。仅青海省在抗战期间,就有近万青年奔赴前线,其中超过一半捐躯沙场。 据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崔永红研究,1937年,一支8000多人的骑兵队伍在师长马彪率领下,从青海省会西宁出发,开赴陕西、河南、安徽等地。同年,国民政府正式颁令该师为“…- 0
- 0
- 90
-
抗战时期宁夏省的募捐与劳军(下)
来源:中国网 慰劳绥西抗战将士 1939年冬,日军大举进犯绥西五原、临河等地,宁夏赴绥西前线抗战将士与日军浴血奋战,“负伤来宁者匍匐道途”。中国回教协会宁夏分会平罗县支会提倡和发动回族民众募捐,开展慰劳伤兵活动,平罗县属各区会回族民众积极响应,踊跃捐款,数日内得款340余元,送交石嘴山临时伤兵医院。同时,吴忠回族上层人士李凤藻等人出资,在吴忠堡筹设慰劳伤兵处所多家。 1940年2月9日,遵照国…- 0
- 0
- 106
-
抗日战争中的“经济战”
稳固的财政为前线提供了保障 为了提高经济发展,保障军事力量,抗战期间根据地的财政方针政策也在不断变化。 “全面抗战前,根据地的财政制度还不完善,一切财政供给,只能在部队的转战中自筹解决。”赵云旗指出,当时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打土豪分田地、打仗缴收的战利品等,收入来源十分有限。” 赵云旗指出,从那时候起,我党领导人就意识到一个政权和一支军队如果没有财政收入是不行的,光靠打仗缴收上来的物品支撑走不长。 …- 0
- 0
- 82
-
抗日战争的转折点——黔南事变
来源:黔南热线 具有贵州省南大门之称的独山县(专署所在地),抗战时期是从广西进入贵州唯一的铁路、公路线,黔桂铁路终点车站(贵州省唯一有火车的县),黔桂公路贯穿县全境(100多公里),中美盟军修扩建飞机场距县城半公里,是抗战时期的重要补给线和重要军事基地,担负着战争外援物质的空中运输和铁路、公路运输运转前线的重任。 贵州是抗战的后方,也是兵援和军事指挥人才的补给省,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建立抗日民族…- 0
- 0
- 130
-
零伤亡 “8·14”空战中国空军完胜日军
开栏的话: 七十余年前,当日寇铁蹄踏入国土,中华儿女书擦干血泪,团结一心,用勇气和智慧书写出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 杭州,这座江吴人文都会,也惨遭沦陷。虽然,这里不是正面主战场,可杭州军民一边敲响着自己的铮铮傲骨,一边巧计妙施与日寇周旋,同样留下不少可惊心动魄、可拍案叫绝、可击掌称快的抗战故事。 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且跟随我们记者的脚步,一起追寻、重温抗战历史…- 0
- 0
- 92
-
血战钱塘江——杭州萧山震撼心魄抗战史
来源:人民网 沈佩兰年轻时的照片和她的孙辈们的合影(萧山区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江西,华中的内陆省份,浙江,东部沿海重要省份,由一条钱塘江联系在了一起。 1942年4月18日,美国16架B25中型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了日本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地后,飞至中国浙江的衢州等地机场降落。对日本本土的轰炸,引起日本朝野极大震惊。 日本大本营为防止中、美空军利用中国浙江一带的机场对日…- 0
- 0
- 98
-
中条山之战(中原大战)之秦殇
来源:战史风云 一、位置 中条山位于山西南部、黄河北岸,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高西南低,横广170公里,纵深50公里,最高峰为海拔2321米的垣曲历山舜王坪,山脉平均海拔1249米。 中条山,西起晋南永济与陕西相望,东迄豫北济源、孟县同太行山相连,北靠素有山西粮仓美誉的运城盆地,南濒一泻千里的滚滚黄河。境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关隘重叠,矿藏丰富。中条山,与太行、吕梁、太岳三山互为犄角,战略地位十…- 0
- 0
- 78
-
大协日军炮楼:掠煤杀人的小“红部”
张庄煤矿、东都火车站等据点既是日军重兵驻扎之处,也是关押抗日军民之地,老百姓称之为“红部”。“红部”里有各种酷刑,进去不死也得扒层皮。当时流传着一首歌谣:“宁走九江口,不把东都走!” 大协炮楼 凤凰泉桥炮楼 壮烈的冲锋已经沉寂,远去的硝烟带走了无数为国捐躯的的英灵,而那些留存下来的诸如炮楼、武器、照片以及档案等等,却是日本侵华留下的铁证。 每个人的童年记忆里都有一条欢快歌唱的小河,新泰市小协…- 0
- 0
- 18
-
抗战中的“仕、相、兵”
日军在侵华战争中表现得如此残暴,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要摧毁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以及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以便实现其战前所制定的迅速结束中国战争的目标。可是事与愿违,他们最后不仅没能实现这一目标,还败在了看似弱小的对手面前。 “胜利日”当天,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在确认日本代表已签署投降书的情况下,以他个人的角度,通过当天的日记对侵华战争做了反思。 (冈村宁次) 冈村认为,归根到底,地大人多的国家既…- 0
- 0
- 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