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国防报
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
——习近平
穿越历史的目光,往往被那隆隆的炮声、惨烈的拼杀、胜利的欢呼所吸引,容易忽视和淡忘那些没有炮声、厮杀声但同样激烈的精神层面搏杀。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文化侵略,就是一场无声的战争。
日本侵略中国的目的,是把中国永远变成他的殖民地,奴役中国人民。为此,日本不但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而且在思想文化领域实施对中国的侵略和统治,在精神上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从根本上蚕食中华民族生存的基础,动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表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传承力,中国人民的民族气节和文化精神是永恒不灭的。
实施奴化政策,摧残中国教育根基——
妄想泯灭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
九一八事变后,为了镇压爱国青年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野蛮摧残东北地区的原有教育,大批学校被停课。七七事变后,日军在向中国大举进兵时,每到一处都要掀起一次毁灭学校的狂潮。
教育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和未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教育侵略的根本目的是要泯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使中国永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震惊全国的“安东教育事件”,就是日本人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中国人民实行的一次惨无人道的教育大屠杀。1936年11月12日,驻扎安东(今辽宁丹东)的日本宪兵队谷口少佐指挥数十人包围安东教育局长邓士仁的住宅,并将其逮捕。接着,安东县教育会长张镇藩、新安街小学校长于学礼等先后被捕。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日本宪兵在安东、宽甸、岫岩等10多个县进行3次大逮捕。据当事人王奉璋回忆:“被捕的600多人中,有200多人被扔到冰窟窿里,还有十几人被押到本溪棘沟连山关,活活地喂了日本人的狼狗。”面对酷刑拷打,被捕的教师和学生没有屈服,孙朗轩、秦有德等11人被侵略者拉上刑场时神态自若,高呼“中华民族万岁”,从容就义。中国教育界这些可歌可泣的壮烈事迹和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将士一样,体现出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赤诚之心,显示出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精神品格。
语言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之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民族的思维、认知模式、审美观念和文化精神。为了泯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逐渐磨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日本推行的奴化教育首先从语言入手。
1933年,日本人主持新编伪满中小学教材,强行规定日语为主课。1938年,在全东北普遍推行日语,其他课程也用日语讲解。日本人对伪满的成年人,也从语言入手进行机制性奴化教育。当时伪满各类机关中的公文都使用日文,机关实际负责人也都是日本人,都用日语分派工作任务。1936年,伪满政府制定了“语学检定制度”,日语按照不同程度分为四等:特等、一等、二等、三等,若检定合格,青年学生在毕业、就业方面给予优待,公职人员则发给语学津贴,津贴也分四等,分别为25元、15元、10元、6元。各等级以3年为限,3年不能升级者则停发津贴。
日本推行奴化教育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日本奴化教育的目标得逞,中国人失去的就不仅仅是语言,而是汉语言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民族文化、民族思想、民族精神,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民族和祖国,取而代之的则是日本文化和日本殖民者的铁蹄。
推行文化专制,占领宣传舆论阵地——
精心炮制鲜血淋漓的战争谎言
宣传舆论直接影响民众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本帝国主义通过占领宣传舆论阵地,积极推行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妄图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理念、道德标准和文化习惯。
日本在侵华期间大力推行日本文艺,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日本人在1934年组建满洲笔会,1937年建立满洲文话会,并于1941年由伪满洲国弘报处公布了《文艺指导纲要》,这是日伪统治者精心炮制的一个彻底贯彻其殖民主义文艺政策的反动纲领。
同时,日本还派出许多作家到中国,鼓吹殖民统治,进行文化侵略,最臭名昭著的是“笔部队”。由日本作家们组成的“笔部队”如同军国主义的“思想屠刀”,嗜血在侵华战场的第一线。这些作家以笔助战,大肆为侵华战争摇旗呐喊、煽动鼓吹,炮制了大量鲜血淋漓的战争谎言,不仅在日本文学史上留下了耻辱的一页,更为日本侵华罪行提供了一份份铁证如山的真实罪案。
在“笔部队”中,那些受报纸、杂志社或出版商派遣到侵华日军采访的“从军作家”规模最大、影响最坏。如高本恭造的作品《奉天城附近》,把关东军铁蹄践踏我国东北的野蛮史描写成皇军光荣的战斗历程。作品《满洲少女》以所谓的日本民族精神使一个具有抗日思想的满洲少女思想发生转变,作品着力宣扬日本民族的优越性,同时对中华民族进行丑化。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把控了报纸杂志的宣传。1941年建立的满洲国通讯社,由日本人垄断新闻通讯领域。在报纸的出版和发行上,日本人建立起3大新闻社,垄断整个东北报纸的发行。在那个黑暗年代,整个东北三省难寻新出版的中文报刊。
日本在侵华期间还控制了电影宣传。1937年建立满洲电影股份公司,垄断东北的电影领域。他们摄制启民电影、时事电影和娱民电影。启民电影和时事电影主要是向日本国民灌输军国主义思想,向中国及其他国家人民制造“王道乐土”的假象。娱民电影分成两类,一种是以黄色内容毒害中国人民,一种是赤裸裸地宣扬日本军国主义内容,竭力美化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的侵略,为日本统治我国东北的侵略史涂脂抹粉,丑化中华文明,宣扬日本文化。
抢劫毁坏文物,捏造历史欺骗民众——
企图改变中国人民的文化认同
历史是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传承。日本帝国主义通过捏造歪曲历史、抢劫毁坏历史文物,对中国人民进行历史欺骗和精神摧残。
为了给自己的侵略行为辩护,日本帝国主义恬不知耻地把入侵东北说成是帮助东北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关东军的土肥原贤二公然说关东军对东北绝无领土野心,只是“诚心诚意地帮助满洲人民建立自己的国家”。
日本对近代史、古代史更是信口雌黄,荒谬地称东北原来就是日本的,在中国人尚未到达此地以前日本的神就降临了,这个神就是日本“天照大神”的儿子“素盏鸣尊”。在把“天照大神”移置到东北后,日本人编造说“天照大神”在有人类历史以前就存在,还狂妄地宣称“天照大神”不但是日本人的祖先,而且是全人类的祖先,当然也就是满洲人的祖先。日本侵略者为此制作了一个长达1.67米、宽1米的世界历史图表,上面有世界各国历史年表,排在最上面的是日本,其次是埃及,再次才是中国。这个捏造出来的历史图表配挂在各地伪满机关、学校、军营,企图混淆人们的历史常识认知。
文物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也是世界文明的象征。日本人对中国历史怀着既崇拜又妒忌的变态心理,见到著名的历史建筑和文物,不是占有,就是毁灭,造成的损失在世界文化史上空前绝后。
日本历史上曾受到南京文化的深刻影响。然而,日军在进攻和侵占南京时,无视国际法规,在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同时,公然以轰炸、焚烧、洗劫等野蛮手段摧残和毁灭南京文化设施,对南京文物进行大掠夺和破坏。日军侵占南京后,设有专门抢劫文物的组织,在珠江路设总站,下设调查、发掘、抢劫等各组。他们在南京的疯狂抢劫,从城外抢到城里,从城内各角落抢到难民区,凡日军所过之处,无地不抢。
日本人破坏文物甚至到了比强盗还疯狂的地步,见到古代建筑就拆,见到古代物件就抢。日军在南京郊外建飞机场时,铲掉一座荧光闪闪的古坟,把埋在里面的唐玄奘的舍利掠走。日军特务部的9名人员接到日军上海派遣军特务部长“立即检查南京市内的重要图书,准备接收”的命令,抢劫了外交部、国民政府文官处、省立国学图书馆和中央研究院等70多个单位的重要书籍和文献,每天拉十几卡车,堆起200多座书山。
日本人为了把其侵略扩张的历史改写成为正当的历史,于1940年在日本的宫崎县修建“八纮一宇塔”。建成后的“八纮一宇塔”高36.4米,由日本全国运送的条石和日本从中国战场、朝鲜战场等地掠夺的条石组成,共用1789块,海外的条石多数是日军在被侵略国掠夺的文化财产、历史遗迹,其中中国条石238块。日本战败后,“八纮一宇塔”被炸毁。但值得警惕的是,今天还有一些日本人对其军国主义思想不作批判性反思,特别是日本右翼统治阶层至今未能反省侵略历史的行径,又开始在“八纮一宇塔”的废墟上祭拜军国主义阴魂。
移植日本宗教,强行供奉“天照大神”——
蓄谋毒害中华民族的灵魂命脉
信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命脉。从信仰上奴化中国人,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一项重要策略。
日本人知道把自己的信仰强加给中国人会引起强烈反对,但他们主观臆断,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灌输”,在下一代中国人的思想中就会扎下根,在中年以上的人中间,也会习以为常,于是全面进行“灌输”。1939年,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对溥仪表示:日满亲善,精神如一体,因此满洲国在宗教上也该与日本一致。不久,新上任的关东军司令官兼日本驻“满洲国”大使梅津美治郎向溥仪摊牌,说日本的宗教就是满洲国的宗教,应当把日本皇族的祖先“天照大神”迎过来立为国教。1940年,日本人安排了一场“请求迎接”仪式的闹剧。溥仪奉命“访问”日本,迎接“天照大神”。
溥仪回到东北后,在其宫殿旁边修建了“建国神庙”,供奉从日本捧回的象征“天照大神”的三件“神器”,并成立祭祀府。此后,按照关东军的规定,每逢初一、十五,由溥仪带头,连同关东军司令和满洲国官员们都要前去祭祀。东北各地也按照规定建立这种神庙,各机关学校也建立“神龛”,按时祭祀。为了强制人们敬奉“建国原神”,日本人还在《保安法》中增加一条:如有对神庙不敬者,判处一至七年徒刑。因为人民群众厌恶这种“神庙”,不肯向它行礼,凡“神庙”所在地,始终门可罗雀。
抗战时期,日本对中国进行宗教统治的目的,是为了让中国人承认日本是自己的主人,从而死心塌地给他们当奴隶。他们规定:中小学要设建国精神课,讲授“日满一德一心”“日本亲邦”“大东亚共荣圈”等内容。大中小学生都必须背诵,并进行考试,考试不及格者不能升学、毕业。
日本人“移植”神道并不只停留在精神层面。他们规定中小学生每天上早操之前必须遥拜日本皇宫(日本天皇的住所)、建国神庙、帝宫(溥仪的住所)。在每次饭前,必须闭目对“天照大神”表示感谢,然后方能吃饭。学生们每次在听读所谓诏书时,或在课堂上听到说“日本天皇”“皇帝”“天照大神”时,必须肃然立正或端坐屏息倾听。日伪政府时常要求学生到各地的日本神社去参拜或劳动,伪满的各级机关、各民众团体早会时都要遥拜皇宫、建国神庙和帝宫,每有集会或仪式时都要读所谓《日本奠定诏书》或遥拜。他们还规定:建国神庙的创建日,家家户户都要悬挂伪国旗。行人通过各地日本神社时必须对之敬礼,即或在电车、汽车里也必须起身对之敬礼。
侵华期间,日军对中国的宗教文化古迹进行野蛮摧毁破坏。指挥日军侵占南京的松井石根自称笃信观音的“圣将”,但攻入南京后,命令日军放火烧毁了中华门西街年代久远的清真寺、焚毁牛首山佛教学院,还把从上海到南京的染血泥土带回日本,制成“兴亚观音”顶礼膜拜。日军占领自古就是佛道两家传经布道胜地的荆州城时,进入承天寺殴打信众,抢劫珠宝古董,放火烧毁寺院,大火整整烧了15天,一代名刹付之一炬。日军进攻长沙时,用飞机对历经北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全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进行轰炸,使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变成一片废墟。
大炮刺刀开路,野蛮进行文化屠杀——
威慑压制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通过残酷的文化镇压和惨绝人寰的文化屠杀,威慑和压制中国人民的进步思想和抗战决心。
日本在满洲国成立时就发出通令:不准悬挂中国地图,不得使用“中华”字样。1932年3月到7月,日本人在全东北强行焚毁带有中华民族意识的书刊650余万册。所有书店,凡有中华图书未交出焚毁者都要受到惩处,轻者查封书店,重者被投入监狱。伪满政府公布《出版法》明确规定:凡带有民族意识,共产主义内容的书籍报刊,一律禁止出版。与此相反,日本的报纸、杂志、书籍却大量输入,充斥东北文化市场,极力宣扬鼓吹殖民主义思想。仅1939年一年内,日本进入东北文化市场的报纸就达5494余万份,杂志827余万份,书籍1440余万册,这个数字是当年中国关内进入东北报纸的10倍、杂志的487倍、书籍的14倍。
日本人焚书、篡改历史、移植宗教以及其他奴化宣传,组成了一道“精神封锁墙”,使普通百姓听不到别的声音,知识分子看不到进步书籍。即使这样,日本人还是不放心,他们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中国人的一举一动,动辄加上“思想犯”的罪名予以逮捕。上至伪满官吏,下到青年学生,言语稍有不慎就有牢狱之灾。
日本帝国主义做贼心虚,内心恐惧害怕,草木皆兵,就经常捕风捉影地抓捕知识分子和当地名人,在社会和知识界制造恐怖气氛,目的是使中国的知识分子丧失民族气节,接受奴化思想,俯首帖耳地为他们效力。
日本人为了达到精神上摧残中国人民,专门侮辱中国人的人格,残忍程度骇人听闻。1940年,五常县国高学生于国珍和同学金玉珠闲谈时说了一句:“日满亲善为什么事事都是日本人说的算呢?”不料被告密,于国珍被捕,先后有20多名学生被牵连,遭受严刑拷打,于国珍的手指被夹刑夹断。本溪小学教员王殿卿因其6岁儿子在课本第一课“皇帝陛下”旁边写了“大王八”三个字,被抓去严刑拷打。伪铁岭市市长徐渐九对供奉“天照大神”发牢骚说:“是什么东西,把老张家的老祖宗硬教老李家供。”结果被密探告发,以不敬之罪被判7年徒刑。日本人对国人的残忍暴行,反映出他们暴徒的变态心理和特征,事实证明,日本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永远不可能达成目的。
文化霸权加剧,冲击民族精神长城——
像保卫领土一样捍卫文化安全
毛泽东同志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近代以来,列强在对中国进行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侵略的同时,从没有放弃文化侵略,他们“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办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就是这个侵略政策的实施,其目的在于造就服从他们的知识干部和愚弄广大的中国人。”
面对日本武力和文化的双重入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出了强大的文化张力,激发了强大的反抗力量。共产党人在抵抗日本文化侵略中,高举共产主义和爱国主义旗帜,用文化的力量反对文化的入侵,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文化运动,唱响《奋起救国》《义勇军歌》《救亡进行曲》《八路军进行曲》《黄河之恋》等抗战歌曲,对于唤醒民族大众的救亡意识、培育革命军人的战斗精神、升华广大军民的爱国情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凝聚起全民族抗战的强大力量,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提供了精神支持和力量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了,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文化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内外环境更趋复杂,境外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和西化图谋一刻也没有停止,如何打赢敌对势力针对我们的思想文化之战,值得我们深刻地反思。
随着国际竞争形势的日趋激烈,文化安全这一概念被推到了前台。一个民族文化安全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而提升全民的文化安全意识是政府、社会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报告》中指出:“在当今的文化态势中,文化领域已经成为国际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
早在几十年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就制定了针对中国的《十条渗透条例》。2014年有媒体报道,美国制定了新的计划:“一是利用中国处于社会大转变时期矛盾多发,民众和执政党冲突对抗加剧的现实,以民主为武器,推进颜色革命;二是利用美国在全球贸易规则上的控制权,阻挠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当前,经济全球化浪潮迅猛发展,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显现。如果说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是机遇大于挑战,那么,文化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则是挑战大于机遇。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敌对势力凭借经济、技术、信息优势,极力推行文化霸权,大肆进行文化侵略,达到了无孔不入、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霸权主义国家一直把推行其所谓的普世价值观作为实现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幻想着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长城上打开缺口。
当前,互联网为境外敌对势力提供了文化渗透的平台,网络给文化安全带来的挑战不容忽视。西方国家以雇用推手、寻找代言人等方式,通过网络贴吧、电子邮件、微博、博客、手机微信等渠道,传播政治谣言,炒作热点事件,抹黑国家行政机构和权力机关,同我争夺思想文化阵地。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通过电子游戏、影视作品、卡通漫画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进行戏说、篡改、丑化,损害人民群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感情,消解民族文化凝聚力,试图弱化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近年来,对“狼牙山五壮士”“沙家浜36位伤病员”等英雄事迹的恶搞和胡编,就是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用历史碎片歪曲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企图逐渐形成对党、对历史的不信任,达到他们颠覆社会主义、分裂中国的丑恶目的,冲击和改变中国民众的文化观念、文化习惯,削弱和破坏我国文化安全体系。
抗日战争的烽火已然远逝,但战争留给人们的记忆仍刻骨铭心;救亡图存的任务虽已完成,但民族复兴的事业仍任重道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反思日本侵华期间的文化侵略,有利于警醒国人牢记国耻,有利于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文化安全是确保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独立和尊严的重要精神支撑。面对西方国家和敌对势力无声的文化渗透,捍卫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安全始终是一项与经济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同等重要的政治任务。今天的中华儿女必须坚定信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坚守社会主义道德情操,铸牢精神支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切实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发展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夯实根基。
文章标题:文化侵略:无声的战争
文章链接:https://jssnd.com.cn/2708.html
更新时间:2024年06月13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至:3607845@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资源所需价格并非资源售卖价格,是收集、整理、编辑详情以及本站运营的适当补贴,并且本站不提供任何免费技术支持。
所有资源仅限于参考和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更多请阅读SND网络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