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凤凰网
南炮台城墙上的弹孔,是当年日军轰炸南炮台的罪证之一。 余丹 摄
谢永杰和南炮台打了一辈子交道,对南炮台抗日历史并不陌生。 余丹 摄
中新网漳州8月18日电 (余丹)站在厦门湾南炮台的顶端,78岁的谢永杰抚摸着克虏伯大炮的炮管。
这个和南炮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也时常带着子孙来瞅瞅旧大炮,一如当年自己的父亲谢金水一般,为后代讲述南炮台曾经的抗日往事。
南炮台又称屿仔尾炮台,坐落在厦门湾南岸、福建省漳州开发区石坑社区屿仔尾东南临海突出部的镜台山上,与厦门岛上的胡里山炮台南北对峙,同属厦门海域海防力量,素有“天南锁钥”之称。
据资料记载,南炮台系闽浙总督邓廷桢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春,配合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广东开展禁烟运动,为御侮备战而建筑的,至今已有170余年历史。
击沉日舰揭开闽南抗日序幕
“当年,是我父亲的结拜兄弟李青山开炮将日本军舰击沉的。”谢永杰告诉中新网记者,自己从小听着父辈们讲述当年南炮台抗击日军的英勇往事,对这段历史并不陌生。
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后,日军企图占领中国东南海防前线厦门岛。9月3日,日军贸然出动“羽风号”、“若竹号”等多艘舰艇,驶进大担岛灯塔前的海面上,对厦门炮台进行炮击;后在厦门湾两岸的炮台还击下,日舰急速躲到鼓浪屿后面,至下午时分才在日机掩护下企图逃离,被南炮台发现。
情况危急,时任南炮台炮主台官的何荣官,下令炮长李青山朝日舰开炮。经过精准的射程计算,南炮台的克虏伯大炮准确击中了“若竹号”舰艇。随后,“若竹号”舰艇进水,向一边倾斜,在另外两艘日舰的掩护下,仓惶而逃,最终沉没于海底。
这一炮,揭开了闽南地区抗日战争的序幕,重挫日军嚣张气焰。
日军疯狂报复南炮台
1938年5月10日,日军攻打厦门,5月12日,厦门沦陷;5月13日,日军攻打南炮台。
“也可能是出于报复”,谢永杰回忆说,日军再次来犯时,目标仅针对兵力较弱的南炮台拼命开炮。
“日舰上的是快炮,可以连续发射,而南炮台的炮是慢炮,需要在炮筒里填完炸药和炮弹才能发射,再加上飞机的轰炸,南炮台官兵完全挡不住敌军的入侵。”谢永杰称,当时驻守南炮台的士兵只有50多人,兵力悬殊,士兵们只能撤离南炮台,退守后面的到寨仔山上。
南炮台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顽强战斗,最后在日军扑上来的时候撤出,不仅牺牲了五六位士兵,连火药库、大炮要件以及轨道全被日军炸毁或破坏,整个南炮台宛如废墟。日军还将硫酸灌入击沉日舰的克虏伯大炮中,企图永久性破坏大炮。
重修南炮台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5年日寇宣告投降,南炮台终于可以歇歇了。解放后,南炮台留下一门克虏伯大炮,其他如红夷大炮以及3门阿姆斯特朗炮被切割拆除和运到厦门。1953年,为修筑高(崎)集(美)海堤,南炮台的最后1门克虏伯大炮也被拆走填堤,谢永杰参与了当年的拆除工作。
2007年,漳州开发区管委会开始修缮炮台,仿制了广东沙角炮台的大炮,并将坍塌的古炮台恢复其制,修旧如旧,再现当年风貌,使之成为漳州地区海防文化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南炮台依然雄踞在祖国的东南海疆,继续守卫着祖国的门户。
文章标题:厦门湾南炮台:打响闽南抗战第一炮
文章链接:https://jssnd.com.cn/2711.html
更新时间:2024年06月13日
本站大部分内容均收集于网络!若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发送邮件至:3607845@qq.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资源所需价格并非资源售卖价格,是收集、整理、编辑详情以及本站运营的适当补贴,并且本站不提供任何免费技术支持。
所有资源仅限于参考和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更多请阅读SND网络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