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史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 其前身是“西北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初改为此名。1940年11月4日抗大总校进驻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浆水一带,校部就设在前南峪村。1943年起,校长徐向前,兼任中央处理委员会主任、抗大总学习委员会书记。毛泽东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他为抗大规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 0
- 0
- 4
-
扩大政治影响 争取广大群众 ——1930年7月,红三军团创办《红军日报》始末
1938年3月13日,何长工(二排左四)、袁国平(二排左五)、滕代远(二排左六)与部分参加攻占长沙的红军指战员合影。 1930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以下简称“红三军团”)攻克长沙,硝烟尚未散尽,便连夜组织人员创刊了一份报纸——《红军日报》。虽然当时形势严峻仅出版6期,但为引导当地群众加强思想建设,建立革命战线作出了积极贡献。后来,长沙的《大公报》称赞道:“红军戎马倥偬,犹知注重报纸宣传,不…- 0
- 0
- 5
-
“纸弹轰炸日本第一人”:百万传单如雪撒落破敌胆
徐焕升凯旋归来向欢迎人群致意 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月光如辉,日本长崎的街头如往常一样平静。日本军政官员正入梦乡,有些还酒酣耳热,突然警报响起,全城熄灯。漆黑一片中,莫不惊慌失措,抱头伏地有之,被头裹身有之,钻进马桶间有之,跳进井里躲藏亦有之,一式地屏息敛气,狼狈至极;入睡了的长崎居民,来不及披衣,相继逃出房屋。满街、满巷、满村、满市,都拥塞着慌乱窜逃的人群。 惊惶未定的日本军民惶惶不可终夜,惊…- 0
- 0
- 83
-
村口铜钟见证当年”地道战” 日军眼中的奇幻战
来源:解放军日报 “30民兵击退千余敌人” 张景芝17岁那年嫁到了冉庄,第二年鬼子就进了村。“俺跟俺老头子都加入了抗日队伍,俺是村里妇女自卫队队长,他参加的是大刀队。”“家都没有了,还当什么新媳妇呢?”据说,电影《地道战》中女民兵队长的原型就是她。如今,85岁的老人耳朵已经不好使了。 当年,张景芝和村里的20多个妇女也参加挖地道,她们和男人们比着干。 1945年6月20的那场战斗,张景芝说是…- 0
- 0
- 77
-
“山东抗战两年来最模范的战斗”——五井战斗
1939年10月25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支队,在临朐县五井镇取得了全歼日军30余人、击溃伪军300余名的重大胜利。《大众日报》于1939年11月3日发表了题为《庆祝临朐大胜利》的社论,誉称五井之战“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是“山东抗日两年来的最模范的胜利战斗”。 遭敌偷袭 五井镇位于临朐县城西南15公里处,是临朐通往南麻、莱芜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抗日战争以前这里已是人烟稠密、店铺众多、商贾…- 0
- 0
- 125
-
敌后武工队神出鬼没:花轿中杀出大汉扫射敌人
民谣唱道:“敌后武工队队员,个个都不简单。” 武工队,全称“武装工作队”,因其活动区域主要在敌后,又称“敌后武工队”。他们终日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与其周旋,或突袭敌据点,或收集情报,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的作战行动,谱写了抗战史上的一个传奇。 1942年9月11日,中共晋察冀分局和晋察冀军区在河北平山县寨北村召开边区党政军高级干部会议,正式确定了“以武装斗争为核心,配合各种斗争,向敌后展开全面攻势,变游…- 0
- 0
- 75
-
抗战时成都有4种警报:连续短声说明敌机已过龙泉山
轻松、休闲一直被认为是成都的一种文化性格,但在抗战时期,被认为是抗战大后方的成都却有着直面敌人的一段历史。 四川省档案馆存有数十份当年大轰炸时期留下的政府发文,记录下了战时(轰炸时期)居民生活的点点滴滴。 成都人对生活的热爱,在日军空袭轰炸的隆隆声中不仅没有消亡,反而激发出极大的反抗和创造:逃难的人在周边农家因地制宜地做出各色“抗战快餐”;城里悠然自在的茶馆,成了成都人宣传抗战的场所;人民公园旁的…- 0
- 0
- 55
-
寿光反“扫荡”斗争——血战清水泊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卡断清河与胶东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彻底消灭清东抗日力量,连续对以寿光牛头镇为中心的清水泊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两次空前规模的大“扫荡”。寿光党组织带领抗战军民在清水泊抗日根据地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谱写了一曲保家卫国、抵御外辱的壮丽诗篇。 6月反“扫荡”—— 浴血苦战 奋力突围 1942年6月9日,日军对清水泊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扫荡”。驻张店日军第六混成旅团长蟠井…- 0
- 0
- 106
-
老一辈革命家与山西抗战
抗战期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运筹帷幄、精心部署、英明指挥以山西为中心的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军民抗击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一、毛泽东精心部署,打开山西抗战局面 全国抗战爆发后,华北地区很快成为抗日的最前线和主战场,而山西又是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进入华北前线的捷径、陕北根据地的门户和卫护中原、西南的屏障。由于境内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地形错综…- 0
- 0
- 96
-
战时首都重庆政治经济文化你知多少
在抗战之前,中国是一个政治上被人侵略、奴役的弱国、小国。经过抗日战争,中国发展成为政治上的大国,而且是与美国、英国、苏联齐名的政治大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政治地位也随之提高。重庆在当时具有怎样的政治地位?它是战时中国首都,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舞台,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统帅部所在地。 作为战时首都,重庆见证并亲历了中国结束半殖民地国家地位的历史时刻。 周勇说:“从1…- 0
- 0
-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