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沂河钩沉 | 沂蒙根据地的南大门——临费沂边联县(上)
1940年7月26日至8月26日,在临费沂边联县青驼寺(现沂南县青驼镇)大白果树下召开了山东省各界代表参加的联合大会。就是在这次联合大会上,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组织——山东省政府。会上,朱瑞作了《从国际到山东》的政治报告,李澄之作了《宪政与民主》的报告,黎玉作了《论山东目前投降与反投降的斗争》的报告。在充分讨论酝酿的基础上,先后选举产生了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
- 0
- 0
- 75
-
“战时首都”奠定持久抗战基础
题记: 1938年6月打响的“武汉大会战”,在中国的抗战史上属于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战线拉得最长、战争规模最大、时间持续最久的一次战役。 尽管四个月后,武汉弃守,中国腹心之地落入敌手,但是抗战还在继续,汉口租界内中日双方斗智斗勇。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没能实现,武汉抗战让整个抗日战争转入到战略相持阶段,为持久抗战作了充分的准备。这准备是如何做到的,其意义又是什么? 本期长江商报…
- 0
- 0
- 52
-
抗战时期华人华侨的贡献——抗日战争时五邑籍华侨回国造战机
抗日战争时期,一批五邑籍华侨隐姓埋名扎根于粤北韶关的深山老林之中,制造出一架又一架的先进战机,支援前线,填补了中国不能制造战机的空白。江门日报记者特地前往韶关,探寻韶关飞机制造厂的遗址,找寻那段不为人熟知的历史。 三任厂长均为五邑籍华侨 79岁高龄的原韶关市档案局档案处副处长孙饶曾告诉记者,解放后他在整理一些旧档案时曾经发现过不少关于韶关飞机制造厂的史料,其中就有韶关飞机制造厂第一任厂长周宝衡的委…
- 0
- 0
- 26
-
最牛部队绘制急需作战图: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测量队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张子云 1943年8月,抗日根据地的民众在观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测量队标绘的《盟军在太平洋上的攻势》挂图。 抗日战争期间,在陕甘宁边区活跃着一支人民军队的重要测绘力量,这就是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测量队。 1942年,日军调集主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国民党顽军也一次次制造“摩擦”,抗战处于严重困难阶段。5月13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在延安设立陕甘宁晋绥联防…
- 0
- 0
- 52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铜陵敌后抗战
来源:《党史纵览》第九期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从1938年2月至11月,日军出动大批军舰和飞机,对安徽铜陵进行狂轰滥炸。9月6日,日军占领大通镇。11月26日,铜陵县城和顺安镇陷落,古铜都的大好河山沦入日军之手。日军占领铜陵后,到处烧杀掠夺。仅在1938年2月至1940年1月的两年里,日军就炸毁村庄1000多个,烧毁房屋1万多间,杀害无辜百姓1500…
- 0
- 0
- 61
-
法币的抗战
来源:和讯网 尚在少年期的法币,尽管一路腥风血雨、跌跌撞撞,尽管面临着先天不足和内忧外患,但还是在与日伪币的斗争中顽强地坚持到了抗战胜利。 文 | 郭磊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1935年11月推行的法币改革在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效,当时中国经济也因此出现了向好局面。然而,法币在它还未来得及巩固自己信用货币的地位时,就遇到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 除军事进攻外,日本侵略者还推行了新货币战略,试图通过夺取货币…
- 0
- 0
- 60
-
记吉林人民英勇顽强的抗日斗争:热血沃白山 忠魂润松水
来源:新民网 原标题 热血沃白山 忠魂润松水——记吉林人民英勇顽强的抗日斗争 新华网长春9月19日电(周长庆、郎秋红、刘硕)“大盖枪,南洋造,鬼子送来抗联要。端起来,把准瞄,叭勾,叭勾,专打鬼子后脑勺……”这是活跃白山松水的东北抗日联军战士编写的描绘战斗场景的歌谣。在侵华日军14年的残暴统治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下,吉林军民同仇敌忾英勇不屈,以各种形式进行着抗日斗争,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歼…
- 0
- 0
- 20
-
抗战时期宁夏省的募捐与劳军(下)
来源:中国网 慰劳绥西抗战将士 1939年冬,日军大举进犯绥西五原、临河等地,宁夏赴绥西前线抗战将士与日军浴血奋战,“负伤来宁者匍匐道途”。中国回教协会宁夏分会平罗县支会提倡和发动回族民众募捐,开展慰劳伤兵活动,平罗县属各区会回族民众积极响应,踊跃捐款,数日内得款340余元,送交石嘴山临时伤兵医院。同时,吴忠回族上层人士李凤藻等人出资,在吴忠堡筹设慰劳伤兵处所多家。 1940年2月9日,遵照国…
- 0
- 0
- 55
-
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歼敌两千多,无一人死亡的抗日武装力量在哪儿?
来源:中国之声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之声推出【难忘中国之声——抗战记忆】系列,以当年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当事人口述史的方式讲述当年难忘的经历、梳理亲身所见的历史事件,串起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南侵,仅在6万平方公里的冀中平原上,就有据点、炮楼1783处。每当日军进村,老百姓就在自家的地洞里躲避。冉庄民兵后代李新婷: “…
- 0
- 0
- 56
-
指路碑与水泥碉堡
1943年常德会战时,东门外的水泥碉堡和那块指路碑都承载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敌的史实,它们永远留存在历史的文献和人们的记忆里。 “洋灰”与抗战碉堡 如今70岁左右的老常德人,都曾见过旧城区的许多水泥碉堡。更年长一些的,还能证明这些碉堡是1943年常德会战时建造的。 水泥的发明与制造技术来自欧洲,当年称它为“洋灰”。常德修建这些水泥碉堡的“洋灰”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有人说是从印度运来的进口货,认为这些…
- 0
- 0
- 53